

【正心醫案分享】《足底筋膜炎 — 配合中醫針灸治療》
個案 求診者 女 56歲 右側足底跟部疼痛反覆1個月、突發劇烈疼痛、痛苦難擋、行走不穩 使用針灸治療3次: 疼痛減少一半 能正常走路 睡眠品質大有提升 初診8月15日: 患者形容右側足底跟部反覆疼痛一個月。早晨起床時,右足跟突發劇烈疼痛,所以前來就診。...


24節氣養生貼士之「處暑」
(2025年8月23日)處暑是24節氣中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標誌著暑熱正式終結、涼秋漸至,此時「秋老虎」餘威漸消,天氣轉為乾燥涼爽,人體易出現肺燥與津液不足的症狀。 處暑養生重點 「滋陰潤燥、健脾益胃、收斂元氣」 此時暑氣盡退而秋燥盛行,容易口鼻乾燥、皮膚乾裂,需注重滋陰潤肺...


【醫案分享】靜脈曲張 — 配合中醫放血治療
馬小姐61歲 右下肢靜脈曲張30年 初診4月18日: 右下肢一處靜脈曲張,站立時明顯,平卧時減輕,自行按摩稍改善,偶然兩小腿均感到麻痹,左邊較為明顯。 醫師檢查見右小腿一處靜脈曲張較顯,筋脈血管見紫色,盤曲突出像蚯蚓狀般大小,站立時更為明顯突出。...


24節氣養生貼士之「立秋」
(2025年8月7日)立秋是24節氣中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暑熱漸退、涼意初生,但此時「秋老虎」餘威仍在,天氣乾燥與濕熱交替,人體易出現肺燥與脾胃失調的症狀。 立秋養生重點 「潤燥養肺、健脾祛濕、收斂陽氣」 此時暑濕未盡而秋燥漸起,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癢,需注重滋陰潤肺。...


【保健養生】體質養生
體質:指人體稟賦於先天,受後天多種因素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所形成的形態及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對穩定的特徵。這種特性往往決定著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變過程的傾向性。 分類: 正常體質:凡體力強壯、面色潤澤、眠食均佳、二便通調,脈象正常、無明顯陰陽氣血偏盛偏衰傾...


【醫案分享】診斷早孕的重要性
當一個育齡期女性,超過她正常月經週期3天以上而月經未至,則需要排除懷孕的可能性。這或許是常識,但常常有人忽略了,或者抱有“不可能這麼容易就懷孕吧"這種心態而不以為然。在診症過程中,我也不止一次囑月經未至的病人馬上驗孕,而結果是真的懷孕了,作為醫師,這方面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


【保健養生】了解拔罐
拔罐法,古稱「角法」,在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記載,關於拔火罐治療疾病最早的中文記載,是公元281~361年間,晉代葛洪著的《肘後方》。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文字記載,在古希臘,公元400年,就有人使用拔罐療法。起初多用於外科瘡瘍的吸血非膿...


24節氣養生貼士之「大暑」
(2025年7月22日)大暑是24節氣中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炎熱、濕氣最重的時節,此時陽氣極盛,暑濕交加,易引發疲勞與不適。 大暑養生重點 「清暑祛濕、補氣生津、靜心調神」 此時酷暑高溫,故容易中暑、耗氣傷津,需加強防曬補水,盡量避免正午...


【保健養生】如何看"戒口"
民以食為天,大家就診中醫,少不免涉及飲食戒口等問題。最常遇到的就是,什麼才是正常的飲食?我到底可以吃些什麼呢? 根據衛生署的建議,應該以穀物類為主,並多吃蔬果及水果,進食適量的肉、魚、蛋和奶類及其代替品,減少鹽、油、糖分;以求達致飲食均衡,促進健康。那麼古代中國人的飲食又...


【保健養生】夢診
夢診,是用中醫理論解夢,對疾病診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配合『望、聞、問、切』四診,綜合分析,診斷會更準確。『夢』可分為夢境、夢色、夢事、夢感,等四部分組成。『夢境、夢色』以中醫五行分類(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肝的夢色以綠為主,夢境包括森林樹木之類植物,也包...


【保健養生】冬病夏治
近年来,由擇時天灸演變而來的“冬病夏治”廣受業內外關注,其理論和實踐是通過大量實踐加以驗證後予以命名“冬為陰,更為陽”,“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


【保健養生】夏季養生
夏季,即從立夏至立秋前,當中 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共六個節氣。《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24節氣養生貼士之「小滿」
(2025年5月21日)小滿是24節氣中屬於夏季的第2個節氣,代表夏天正式來臨,炎夏將至天氣逐漸炎熱、雨水增多,農作物開始飽滿但未完全成熟,因此稱為''小滿'' 小滿養生重點 「健脾祛濕、清熱防暑、調適情緒」 此時氣溫漸升高,空氣濕度增大,悶熱雨多,濕熱夾雜,容易心煩氣燥...


24節氣養生貼士之「立夏」
(2025年5月5日)立夏是24節氣中第7個節氣,代表夏天正式來臨,炎夏將至,雨水增多 立夏養生重點「清心火、護脾胃、養陽氣」 天氣炎熱出汗多,故容易引起津液流失、頭昏腦脹,注意勤補充水份,避免冷飲損傷脾胃,加重暑濕情況,亦容易有心火旺、易煩燥失眠等問題,日常應以清熱、祛濕...


24節氣養生貼士之「穀雨」
(2025年4月20日)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代表迎接夏天的來臨,這段時間氣溫明顯升高、雨水增多,在既濕又暖的環境當中,濕邪最容易入侵人體,尤其是脾胃、消化系統、關節、過敏性疾病等... 日常飲食應以「健脾祛濕、疏肝養肝」為主,健脾可以幫助運化體內水濕 建議多吃:...


【中藥知識】安宮牛黃丸的正確認知
安宮牛黃丸出自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由牛黃、鬱金、黃連、黃芩、梔子、犀角、雄黃、麝香、梅片、硃砂、珍珠、金箔為衣等成分組成。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 主要治療因為痰火擾心、痰熱壅盛而出現的陽閉證。 安宮牛黃丸的適應症可見於多種疾病,如外感熱病、中風、腦癎發作等,它不是...


【醫案分享】婦女經前腹脹不適症
何女 3X歲。 既往史: 無特殊 初診: 4月11日 主訴: 經前腹脹半年,經前一周腹脹甚,PE:腹部按壓。氣弱、惡寒。LMP: 8/4*5,量可,色紅,血塊(+),無痛經,月經週期28–35天一行。納可,舌略紅、苔白,二便調,脈沉細。 病機: 血虛氣結。 處方: 四物湯...


【正心中醫教室】《天灸療法》
「什麼是天灸療法?」 天灸是採用温熱刺激性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穴位表面,借助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以激發經絡、調整氣血,達到治療疾病、改善體質的療法。 (所用藥物:白芥子、延胡索、製甘遂、細辛、生麻黄、製附子、肉桂、丁香 「甚麼時候進行天灸?」...


【正心中醫教室】《肩周炎》
「什麼是肩周炎?」 肩周炎(俗稱「五十肩」或「凍結肩」)是一種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為特徵的常見疾病,醫學上稱為「粘連性關節囊炎」。中醫將其歸為「痹證」範疇。 主要特點 疼痛與僵硬 • 肩部持續疼痛,夜間可能加劇。 •...


【正心中醫教室】《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 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骨折的一種全身性代謝性骨病。 中醫認為骨質疏鬆屬於「骨痿」、「骨枯」範疇, 其病因主要與腎精虧虛、脾胃虛弱、氣滯血瘀及氣血不足等有關, 臟腑氣血功能失衡導致骨骼失養。 一、主要症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