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保健養生】如何看"戒口"

  • pmcforssn
  • 7月2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ree


民以食為天,大家就診中醫,少不免涉及飲食戒口等問題。最常遇到的就是,什麼才是正常的飲食?我到底可以吃些什麼呢?


根據衛生署的建議,應該以穀物類為主,並多吃蔬果及水果,進食適量的肉、魚、蛋和奶類及其代替品,減少鹽、油、糖分;以求達致飲食均衡,促進健康。那麼古代中國人的飲食又是如何呢?常中有否相異之處,或值得思考的地方?現在讓我們比較一下中國古人的飲食習慣與現代西醫建議的食物金字塔有何差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不同氣候不同地區,飲食文化甚至養生的方法都不盡相同。各區域的飲食構成各具特色,香港屬南方,早至漢朝,南方的飲食文化以谷類食物為主食,蔬菜類、肉類、水產類、果類食物為副食。五谷一般是指稷、栗、麥、菽、稻。其中的稻有三大品種:粳、秈、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種植水稻最多,由此可見,稻米可以作為我們日常生活最主要的食糧,跟衛生署的建議相符。


馬、牛、羊、豬、犬、雞並列為六畜,不過馬牛擔當運輸和挽力任務,古時基本不作肉食。牛只有在皇帝賞賜或祭祀時才有機會食用。當時人們食用最多的是豬肉,是最主要的肉食來源。一般家庭還會食用雞肉和雞蛋,殺雞為黍,作為敬老養老和接待賓客的菜食。羊肉是朝廷賜品,是精美的肉類,不常吃到。<<漢書.地理志>>: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從這裡可以看得到,早在漢朝,人們亦靠捕撈魚蝦等作為肉食。


中國古代亦常烹煮蔬菜作為食物,但其實並不像現代那樣強調多菜少肉。五谷中的菽是指豆,古人很早已懂得把豆煮爛,製成較易消化的豆腐。<<說文>>:臛,肉羹也。加蔬菜稱為羹,沒有蔬菜而只有肉類稱為臛。另外,南方還會吃芋、蓮藕等作物,但就很少有提及水果等。


比較後發現其實現金所謂健康飲食不一定就是最高法則,古人對於飲食養生有其一套獨特的方法,我認為古今兩者只有一個原則相通,就是要均衡,無論食物種類,以至於食物的偏性。很過於盲目遵從反而變成默守成規,所以根本隨著時代,地區,氣候,以至於個人的身體狀況,每個人的飲食都應有所調節,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


Comment Like Share

——————————————-

顧客服務熱線: 53815146

Facebook: 正心堂中醫•安心堂



COPYRIGHT@2025POSITIVE MIND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