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養生】夏季養生
- pmcforssn
- 7月2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夏季,即從立夏至立秋前,當中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共六個節氣。《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秀美的時節,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萬物生長旺盛,人在氣交之中,亦應順應萬物生長旺盛之勢,養長之道,在養生方面著眼於一個「長」字。
起居調養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夏季的作息宜夜睡早起,但古人所指的夜睡約指晚上十時至十一時,而早起則指於日出之前。無厭於日,即不要厭惡長日。適當的戶外日曬,適當的汗出,可幫助袪除冬天積存的寒氣,恢復健康,但同時亦要注意暑熱傷人,忌在烈日當空、熾熱之時勞動鍛鍊。午飯後可安排午睡,既能避開炎熱之勢,亦能恢疲勞。
精神調養
「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即指夏季之時,情志宜保持愉快歡暢,切忌動怒,對外界事物應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另外,嵇康在《養生論》中提到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道出了「心靜自然涼」的夏季養生法。
冬病夏治
「三伏天」,為每年最炎熱,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夏至始以干支紀日法的排列計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在「三伏天」時,可進行天灸,即以具皮膚剌激性的藥物,塗數於指定穴位或患處,借助藥物的剌激性、藥性,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種療法,對每於冬季反覆發作的虛寒性疾病,如鼻鼽(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泄瀉、痹證等,有很好的預防治療作用。
Comment Like Share
——————————————-
顧客服務熱線: 53815146
Facebook: 正心堂中醫•安心堂
COPYRIGHT@2025POSITIVE MIND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