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中醫教室】《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pmcforssn
- 10月2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感謝註冊女中醫師:陸醫師的分享
「什麼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又稱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是指由於甲狀腺本身或甲狀腺以外的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過多,進入循環血中,作用於全身的組織和器官,導致以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徵狀。
《主要症狀和體徵》
(一)高代謝症候群
• 怕熱、多汗、低燒、食慾亢進但體重下降、乏力。
(二)精神神經系統
• 煩躁易怒、緊張焦慮、失眠、手震、多言好動、注意力不集中。
(三)心血管系統
• 心悸心慌、心跳過快(休息時也可達100次/每分鐘以上)、心律不齊(如房顫)、上下血壓數值差別過大
(四)消化系統
• 多食易餓、大便次數增多或腹瀉,少數老年患者可出現厭食。
(五)其他相關症狀
• 肌肉無力、週期性四肢麻痹。
•女性月經長期不穩定或閉經。
•男性陽痿、乳腺發育等。
•甲狀腺腫大(脖子粗大)、眼球突出、眼脹、視力模糊、怕光、小腿前側皮膚變厚變硬等。
「如何診斷?」
· 專科評估:
建議前往內分泌科就診,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及超聲評估。
· 主要檢查項目:
1. 甲狀腺功能檢查: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顯著降低,游離T4(FT4)及游離T3(FT3)水平升高。
2. 甲狀腺超聲:觀察甲狀腺大小、形態、血流情況及有無結節。
「中醫如何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中醫將甲亢歸屬於「癭病」、「心悸」、「中消」、「怔忡」等範疇,治療核心為辨證論治,強調整體調節,改善症狀,並有助減少西藥副作用與復發率。
中醫認為甲亢的發生主要與情志內傷、飲食水土失宜、體質因素等有關。
其病機關鍵與肝、心、脾、腎等多個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尤其是肝。
初起多實,久病多虛或虛實夾雜。實證以肝郁氣滯、肝火熾盛為主;虛證以陰虛火旺、氣陰兩虛為主。痰凝和血瘀則貫穿於疾病的始終。
中藥治療
· 由註冊中醫師辨證處方,常用中藥如:
「夏枯草」清肝散結,是治療癭瘤的要藥。
「浙貝母」及「玄參」化痰散結
「牡蠣」平肝潛陽,軟堅散結
「白芍」柔肝養血,緩解手抖
「黃芪」補氣,用於氣虛明顯者
針灸治療
· 常用穴位如:
「內關」、「神門」 安神定悸
「太衝」、「行間」疏肝瀉火
「三陰交」、「太溪」 滋陰
「足三里」健脾
「天突」、「扶突」、「阿是穴」局部疏通氣血,散結消癭
· 耳穴壓豆:
可選用耳穴穴位,包括:神門、皮質下、內分泌、肝、心等耳穴,方便安全,可作日常保健。
飲食與生活調理
• 飲食原則:
宜清淡,多攝取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
忌辛辣、油炸、溫燥食物(如辣椒、羊肉、桂圓)以免助火傷陰。應避免海帶、紫菜、海魚等高碘食物。
• 推薦食材:
多吃滋陰清熱的食物,如梨、百合、銀耳、芹菜、黃瓜等。
可用滋陰生津等材料煲湯例如:太子參、沙參、麥冬、石斛、玉竹。
• 情緒與作息:
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勞,養成規律作息。
「重要提示」
急性期及重症應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主,西藥快速控制激素水平,防止出現甲亢危象等嚴重併發症,中醫輔助改善症狀、調理體質。
穩定期及恢復期可配合中醫調理,緩解心慌、手抖、失眠、多汗等不適,並減低西藥引起的多項副作用。
切勿自行停藥:不可因服用中藥而擅自停用西藥,以免病情反彈。
定期覆診追蹤甲狀腺功能及相關症狀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陸醫師溫馨提示:
甲亢雖為慢性疾病,但透過中西醫結合治療、規律作息與飲食調理,多數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品質。耐心配合醫囑,保持正向心態是康復的重要關鍵。
歡迎您提出任何中醫方面的疑問,我們非常樂意為您解答。
您的提問亦有機會被選中,於後續的文章中與大家分享。
溫馨提示
因應每人身體狀況不同,如有不適,建議讓專業註冊中醫師因應閣下身體狀況,制定適合的養生及治療方案,歡迎留言或聯絡診所職員查詢預約
Comment Like Share
——————————————-
顧客服務熱線: 53815146
Facebook: 正心堂中醫•安心堂
COPYRIGHT@2025POSITIVE MIND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